类别:公司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3 23:38:52 浏览: 次
体育生必备物品清单最近有一位在武汉送外卖的小哥火了,他每天背着一个“能救命”的贵重背包跑上跑下、在人流里穿梭。
包里面装的不是他自己的用药,也不是奢侈家当,而是一台自费购入的AED——这个大家越来越熟悉、拯救过许多人生命的急救用品。
作为外卖员群体的一员,他说自己熟悉路况,经常遇到突发状况,能在黄金四分钟内较快地做出反应,有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一个清晰可感又可喜的趋势是,受到触动、逐渐意识到重要性的大家,对急救的参与感有了一些新变化:
施救者、科普者、记录者、正在学习者......当有人倒下,这些不同定位和能力区间的人们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每当有突发事情发生后,经常能听到“急救课程要普及,小学开始学起”“社区要定期开展培训”这样的呼吁。
好心人奋力救下晕厥倒地陌生人的新闻里,以前的施救主角经常是医生、、医学生,现在经常能看到普通人甚至小孩子的身影。
学生出操时心脏骤停,老师们急忙跑过来,轮流做胸外按压,直到学生恢复意识和自主心跳呼吸......
就像那位走红的外卖小哥讲的,不少人看到背包、装备之后会好奇、询问,他向人解释的过程也是在进行科普,急救知识得到了点对点的传播。
急救不能单纯依赖医护力量,它需要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作用,避免医疗资源不能及时到位的遗憾和无人顶上去的悲剧。
现在很多学校、家庭都极为重视小孩的急救锻炼,用小剧场角色扮演、急救社团、快板口诀等形式教他们一些必备技能,以防遇到事情慌了手脚或是盲目施救。
前段时间浙江绍兴一个小学生不小心冰块卡喉,五年级小姑娘及时用海姆立克急救法,6秒让男孩吐出冰块。
还有姐姐用海姆立克急救弟弟成功;篮球场上同伴突然倒地不起,中学生抓住黄金四分钟进行心肺复苏......
发布到网络上的现场救助视频只是一小部分,把急救这件事郑重对待、渗透进日常的人越来越多,成为整体性急救大环境的底座。
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术、AED等专业术语从医学院课本里走出来,成为各个年龄段都在关心并主动学习的内容。
还顺带着科普,比如海姆立克急救之后最好检查一下有没有内脏损伤、小孩子心肺复苏的标准跟成年人略有不同。
武汉那位外卖员曾是被急救的光照亮的人,他21年在河南亲身见证了水灾救援队伍快速、精准的医疗救援,之后便自发地成为“急救侠”。
有网友说自己目睹过热心路人的“生命接力”,陌生人迅速分工、埋头救人,轮流做了将近30分钟心肺复苏。
现在一些城市地铁车站、博物馆、体育馆等地方的工作人员上岗前会进行急救训练;急救氛围比较好的学校、社区,会请专业队伍来教授急救课。
另一方面可以在拥有大量经验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假人模特、AED设备等模拟情景要素,确认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理解有没有偏差。
尤其是综合应急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小孩子,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历练,在实践中找出漏洞,加深印象、增强体验感。
比赛全程3公里,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心肺复苏+AED操作、气道异物梗阻、应急救护知识问答、外伤包扎4项应急救护任务。
严谨的事情也可以不死板教条、不流于形式,转而像披挂上阵一样闯过一道道的生命难关,小朋友们全程沉浸、汲取着知识。
急救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意识和品质。对年纪稍小的孩子来说,可能并不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学的东西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但心肺复苏应该怎么发力、担架搬运时四个人如何配合、包扎时绷带的系法,每个亲身参与的孩子都有自己最真切的感悟,那是课本和宣传片所无法教会的东西。
这场挑战赛是国内首个以应急救护为主题的团队式徒步运动工艺赛事,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伊利的支持下展开。
在运动中学习,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被加深、强化,急救成为生命体验和珍贵回忆的一部分,在孩子们眼中不再是离自己异常遥远、手足无措的事情。
他们来自内蒙古、贵州、云南等偏远地区学校,在“伊利营养2030”体育主题梦想研学营的最后一站来到这里。
对于这批和体育相伴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刻苦训练Bsports必一体育、兑现天赋不必强调,他们心中有熊熊燃烧的梦想之火带着他们往前走。
设备落后、缺乏资源的学校有了专业运动装备捐赠,专业足球场这种稀缺资源也在贵州山区小镇落地建成。
UCC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有过一次关于孩子们的公益行动艺术体验展,展览展出了“伊利营养2030”公益行动启动6年来的360多幅图片和影像资料。
目光连接到的远处,抵达了云南格咱乡海拔3123米的高原足球场、村超发源地贵州榕江县......
“伊利营养2030”已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投入超1亿元,近80万儿童从中受益。
像是在回答“体育之所以有魅力”这个问题,伊利希望的,是孩子们能够享受体育活动,喜欢的、擅长的,合二为一;